螺纹钢期货赚万亿,螺纹钢期货赚万亿是真的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螺纹钢期货赚万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螺纹钢期货赚万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玻璃期货涨势如此凶猛?感觉不合常理?
为什么玻璃期货涨势如此凶猛?感觉不合常理?
都是放水惹的祸!
大家都感觉玻璃期货涨势不合常理,这就对了。如果和常理一样,玻璃期货就没有对手盘,就涨不这么高了。
第一、 就是钱太多。目前经济表面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消费和往年相比,还是逊色不少,投资机会相对缺乏,于是流动性就跑到股市和期货市场来了。一不小心,就将玻璃期货炒起来了。
第二、 由于三月和四月份市场需求很差,玻璃现货生产出现很大的亏损,悲观情绪之下,有些生产线放水检修了。这样当五六月份需求上来时,供应的确在局部地区存在一定的紧张,这也推动了现货的上涨,但现货上涨幅度远小于期货。
第三、 9月合约作为一个旺月合约,目前已经形成逼空之势。进入到8月,又要限仓和提保,空方只有且战且退,割肉认输。空方的离场进一步强化了9月合约的上涨趋势。
第四、 目前9月合约升水现货。现货生产方只需要在9月合约上卖出现货,锁定利润。而现实中这部分已经锁定的货源暂时是不流通的,这让供求关系进一步收紧,推高现货价格,从而进一步推高需求旺盛的预期。这个游戏在9月份终结。
目前看来,这个价格上涨的链条还没有被打断,8月下旬以前,玻璃期现货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不合理就对了,玻璃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关停的生产线点火就行了。但是为啥不点呢,这个里面就牵扯到***了。黑色这波涨的都有点离奇。这种只有中国独有的期货品种,让主力玩,散户就不要参与了。
玻璃期货的上涨原因可以用八个字解释:“供需错配,资金推动”。
我们看玻璃的历史走势和房地产螺纹钢基本具有高度的趋同性。这几年在房住不炒的调控下,房地产施工周期延长,叠加今年一二季度疫情的影响,竣工率大部分延迟。自五月份疫情结束开始,工地开工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也是螺纹钢等建筑材料淡季不淡的原因。那么作为同为建材的玻璃,使用期一般要延后几个月,大部分集中在接近竣工的阶段。一方面这几年环保因素,这几年玻璃产能减少,一方面过度集中的竣工率,这就造成了短期的供需错配,也就是造成了短期内的供求失衡。那么在这种预期之下,短期又无法释放过大的产能,现货上涨乃是必然。作为价格发现功能的期货一路飙升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另外一点,我们上半年二十多万亿的信贷总量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信贷周期总是和资产价格如影随形,这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所以在今年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下,股市动辄万亿成交量,钢材,铁矿,水泥等基础建材,甚至粮油等农产品也有上涨迹象,黄金白银更是一骑绝尘!
综上所述,“供需错配,资金推动”就是推动玻璃期货飙涨的主要因素。
随着传统的地产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下一步,玻璃、钢材、铁矿等建材价格仍有上涨动能。但是玻璃期货过快过大幅度的上涨,恐将引发贸易商的大幅囤货,这也是近期玻璃库存增大,价格仍飙涨的主要原因。
后期随着生产端利润的逐步增加,产能也将进一步释放,一旦供需错配的局面有所缓解,庞大的社会库存,和疯狂的炒作资金将是压垮骆驼的致命稻草。从期货上市以来,几乎是所有的大牛市紧接下来就是超级暴跌的大熊市,而一个大熊市则需要很久的产业调整,产能出清才具备牛市基础。
从交易的角度来讲,不猜顶,不摸顶,顺势而为乃是上上策!是鱼头,鱼腹,鱼尾?走出来才能确定。换句简单的话说,见山才是山,见顶才是顶!
当前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谢谢朋友的关注
中国钢材进口量上涨,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为何大量购买钢材?
中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
2020年世界钢铁产量18.64亿吨,其中中国产量10.53亿吨,占比56..5%。
中国也在大量进口钢材。
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中国进口钢材2023万吨,同比增长64.4%。进口金额达168.3亿美元。
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为何还需要进口钢材?这是出于两大原因。
(一);中国有进口国外钢材的刚性需求。
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但不是钢铁生产强国,中国主要生产初级钢材,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优质、特种、特殊钢材还不能实现国产化。而中国制造需要这些钢材,就只能依靠进口。
例如;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车轴、轴承等抗疲劳高强钢,核电站用耐高温、抗辐射不锈耐热钢管,燃气轮机、涡扇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叶片等材料。目前需要从日本、韩国、德国、比利时等钢铁生产强国进口。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
我国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当然也是钢铁最大生产国,目前,铁矿石的定价权被有关国家把持着,逆向思维,那么钢铁我们自然就应该而且必须要把持住定价权,如何才能做到?***设世界其它国家基本都没有钢铁,需要钢铁时只能从中国进口呢?
全世界钢铁产量是18.64亿吨,中国产量是10亿吨,占全世界的比例的60%。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是这样的:2020年中国进口钢材2023万吨,同比增长64.4%进口总值168亿美元。原来是我们的钢材产量很大,但是一些高精尖的钢材我们还是缺乏。制造飞机、航天、高铁等一些特殊高科技产业需要特性钢材,我们还是生产不足,也许是科技上依然有所欠缺。这就是我们的差距,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必须承认其巨大的差距。高速列车的车轴、核电站的耐温的高辐射的钢管,我们都是进口的。打开这个超级大国的钢铁世界,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是不是科技研发投入的还是严重不足,这样的高尖端的产品我们的研发没有完整跟上,尽管我们也有一些尖端的高科技钢材,是不是远远的不够。即使,我们已经有了,这些进口也是必须的。全世界经济运行当中,这个大循环里面没有了中国,就没有了动力,这个世界性的产业循环,都是必要的存在。觉醒,和贸易关系,各有其轨道。
中国钢材进口量上涨,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为何大量购买钢材?
我们国家钢铁产量世界首位
1949年中国年钢产量只有16万吨,在全球占比只不过0.2%,
到了2009年,中国年钢产量达到5亿吨,全球占比38%,年产量全球跃居第一。
中国钢铁行业从一穷二白到产量世界第一用了60年。
这60年如何筚路蓝缕,如何艰辛但从未放弃,相信中国钢铁产业人能写个500万字。
到了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3.4亿吨,全球占比达到了53%。就是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的钢铁产量也没有中国钢产量多。
网上有个著名的笑话
就是全球钢铁产量,排名第一是中国(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河北(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名唐山,瞒报产量5千万吨,还比第四名高1亿吨。
全球其他国家钢铁产量:印度和日本一年钢产量约1亿吨,美国一年钢产量8千万吨,韩国,俄罗斯一年钢产量7千万吨,德国一年钢产量只有4千万吨,法国1千5百万吨。
就钢铁产量这一块,中国把生产狂魔的气质拿捏的死死的,可以和地球大宅院其他小伙伴说,在座各位没一个能打。
中国钢铁产量,近十多年以来,大约每年有十亿多吨,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尽管如此,中国还需要进口一些钢铁。原因大抵有二。
第一、黑色金属即钢铁的产品种类非常多。分高碳钢、低碳钢、合金钢、特种钢等等。虽然以中国现在的冶金技术,都可以自产。但由于成本原因和全球化产业链原因,中国会进口一些不同种类的钢材,以满足多种需求。
第二、由于对外贸易需要遵守对等原则,中国与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尽量靠近进出口平衡,尽量避免逆差或顺差。实际上,多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总体上保持顺差,特别是对美国双边贸易,顺差通常超过2千亿美元。中国对大多数国家都是顺差。对日本、韩国和台湾等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是逆差。对美、日、韩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其经济状态和产业结构,以及人口消费状况和政治需要。
中国多年外贸顺差的结果,是中国的离岸人民币已经超过40万亿。人民币在许多国家,已经可以在零售市场上直接使用,或者刷银联卡消费。这种情境,为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奠定了基础。
钢铁股业绩好却不涨,这是为什么?能加仓吗?
目前钢铁销售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负债率,这样的话,利息增加,对企业的压力也较大。
钢铁类上市公司股价不涨的根本原因还是企业产能过剩、后期可能会存在普遍亏损的情况。另外钢铁股的盘子较大,也不便于炒作。
那么钢铁里面有没有被看好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情况分析:
1、目前我国电炉钢占比约10%,世界电炉钢占比约30%,而美国是60%,长期趋势是逐步提高电炉钢占比。
2、电炉钢成本比高炉高几百块,一旦电炉吨钢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电炉钢产能马上下降,吨钢利润马上稳住,这个是高炉钢企的安全垫,特别是三钢这种成本控制优秀的钢企,基本未来不可能出现亏损。
3、供给端除了受电炉产能影响,还有环保限产这把悬着的大刀。最近成本端铁矿石暴涨,钢材产量微增,导致吨钢利润迅速下降,唐山很多钢企开始出现亏损。从***角度来看,不可能放任钢企污染环境又亏钱,于是唐山近期又加大限产力度,按Mysteel测算,直接影响日均铁水9.3万吨,相当于每天减了28.9%,所以今天螺纹热卷期货暴涨,铁矿暴跌,钢铁板块又一片大红。
4、按国家规划,未来钢铁产能肯定是不断集中,形成两大航母十大护卫舰的格局,那意味着未来供给端的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不会再出现以前***价的钢铁了,这一点是未来钢铁板块整体估值提升的核心。
试想一下,净利润稳定在30亿以上,每年分红15亿以上的三钢,值[_a***_]市值?30分之一个茅台?欢迎讨论!
钢铁股业绩确实改善了,而且是大大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是建立在去产能的政策下完成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全行业累计化解产能1.5亿吨,全面取缔地条钢1.4亿吨。显而易见,钢铁股业绩提升是建立在去产能政策下,价格提高的基础上。问题来了,这种靠外力获得的业绩改善能维持多久,如果政策面放松去产能的限制,会有什么后果,地条钢会死灰复燃吗?毕竟地条钢的利润远比正规钢厂要高的多。
普通钢厂的技术性不高,不像科技类产品,技术壁垒太高,没有一定的技术做不了,政策面放宽的话,会不会恢复以前的状态。因此,钢铁的业绩存在太多不可预测性,现在业绩的改善是建立在政策面的基础上,长线资金看重的是稳定性,有更稳健的医疗、大消费等行业去投资,自然不会选择钢铁。如果没有长线资金的入驻,那机会就是短期的。而短线资金更喜欢去炒新概念、炒小市值,这一点钢铁行业显然也不具备。因此,长短线资金都不是太喜欢做钢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钢铁股业绩好却不涨。
能加仓钢铁吗?
2019年是指数的小年,但是个股的一个大年,这一年中,宏观经济数据大概率见底,而科技成长概念股会成为主力,这是这一时期决定的。因此,这一年中,权重、蓝筹表现的机会都不大,钢铁就属于这一范畴。虽然说周期股钢铁板块会有一定的波段机会,但与5G、芯片这一类确定性机会高的股票相比,差的太多了。既然有更好的投资标的,为什么要去选钢铁。
总结:钢铁的业绩改善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政策面的去产能,如果政策面放松,这个业绩是不是能保持很难说;另一方面,相对于钢铁的不确定性,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机会更大,有更好的标的为什么要参与这种确定性不高的行业。所以,答案很明显,加仓钢铁有机会,但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的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钢铁股为什么业绩好股价却不涨?能否加仓?
首先,钢铁在经过了10年前的经济***之后是造出了严重的过剩,导致钢价跌至冰点,近几年在供给侧改革等措施下,也算是逐渐进行了清理,才使得钢铁行业的业绩上变得好看起来。不过,对于长远些的来看其投资价值,更多人可能还是非常谨慎。
其次,股价的涨跌取决于众多因素,业绩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尤其在A股市场。钢铁股目前绝大多数是国有、大盘股,从经营者角度来讲,股价涨跌并未对自身利益产生什么影响,自然也就对股价没那么上心了。从盘子来讲,所有的股价推升都是需要资金的,越大的盘子所需资金越多,难度也越大,有多少主力资金愿意干这个活也就难说了。
再有,以现在市场股票炒作的规律来看,大多数人宁愿相信已经连板的热点还会继续打板也不愿意相信一些低价大盘股能上演超跌反弹,因为给大家能看到这些股票连续上涨的也就是在牛市的时候。
总之,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实际上是很多人对钢铁股这样的逐渐有了偏见的,只要不是说公司经营上真的存在重大问题,也未必是不能投资的。另外,今年这次全球都遭受******肺炎疫情的影响,于国内而言,发力大基建也不是不无可能的。
钢铁股业绩好却不涨,是否加仓?我觉得你先搞清楚钢铁股的业绩好是什么造成的?是否业绩可以持续提升?目前的业绩在未来的中长期里是高点还是低点?
应该说,从08年金融危机后09年大基建之后,钢铁行业的产能***到了疯狂的阶段。上到央企国企,下到地条钢,都在疯狂上产能。随后进入了长期的产能过剩,“***价”开始盛行,随后就是多年的钢铁行业低迷。
在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中,不论是限产还是环保去产能,导致了大量的钢铁产能退出市场,尤其是以地条钢为代表的低端民营钢铁产能和央企国企里环保不答标的产能被永久性关闭。从而导致了钢铁行业因为产能的萎缩利润开始恢复,直到今年以来利润进入历史新的记录。
在这个循环中,实体经济对钢铁的有效需求并唯有本质上的可持续增长。但是因为产能总体出现雪崩式萎缩,大型钢企对行业价格的定价能力和稳定能力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这个空前,在未来可预期的阶段不会继续提升,因为钢铁的经济周期还是要服从于国内宏观经济周期。并不会独自脱离国内宏观经济周期而独自狂奔。总结起来,未来钢铁行业继续刷新目前高点缺乏宏观经济周期的支持和需求的可持续增长支持。
从股价表现来看,周期性行业,要买在估值高估阶段,当行业估值非常高,而行业普遍市值严重低于钢铁企业的重置价值,也就是说市值比重新建一个钢铁企业要便宜时,即使股价高估也是投资投机的好时机。
相反,钢铁行业要卖在估值非常低的时期,因为未来行业只会逐步下行,只会比现在差,市场对未来行业的预期开始持续下行,才会导致估值很低或者超低。
总结起来,需要反向思考,未必目前钢铁行业的低估值就是价值,因为行业可能是未来多年的景气度高点,除非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周期会出现新一轮长期的加速增长,对比不能抱有不切合实际的预期,因为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结构来说,增长速度逐步降低是必然的大概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螺纹钢期货赚万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螺纹钢期货赚万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aoyingsteel.com/post/34371.html